9月初,二病區收治了一位甲型血友病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患者小施,年僅28歲的他由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Ⅷ的缺乏及疾病的影響,雙下肢關節已嚴重變形,肌肉萎縮,右側髂部有一5×3cm的傷口,四周潛行,不時還有褐色液體向外涌出。病區蔣亦明主任同床位醫生周敏仔細查看小施的病情及傷口局部情況后,考慮到小施病情特殊,傷口深而難愈,遂請外院血液科及外科傷口護理協同會診。經過三方共同會診和討論后,為小施制定了一套詳盡的治療和傷口護理方案。
在隨后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除了靜脈補充大量的凝血因子Ⅷ及相應的治療藥物外,每天的傷口清創換藥對于小施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痛苦和煎熬。為了能夠徹底去除壞死的組織,減少液體的滲出,去腐生新,在進行傷口清創時,任何剪、刮、沖洗的動作都觸動的小施的每一個神經。劇烈的疼痛感致使小施的身體瑟瑟發抖,可他從未退縮,硬是咬牙堅持著。而這些都被我們看在眼里,科室里的每一位醫護人員無不為小施的堅強而感動。蔣主任及護士長胡新亞在每次小施傷口護理時都會在一旁和他談話交流,以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因小施的傷口在右側髂部,每天都處于左側或俯臥的被迫體位。責任護士孫秋蘭見狀便找來靠墊、軟褥、一次性護理墊等以供小施使用替換,并時常局部按摩以促進血運預防壓瘡。經過20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小施右側髂部的傷口滲出已明顯減少,傷口也從當初5×3cm縮小為4×3cm。如今,每次見到小施,他總能報以微笑說道:“謝謝你們的鼓勵和幫助,我所承受的痛苦終于換來了回報,沒有你們的付出,我的傷口不可能好得這么快,謝謝你們!”
在“紅絲帶之家”里的每一位病患,都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煎熬,而我們醫護人員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細微之處的溫暖與關愛,幫助他們減輕痛苦,共渡難關。(二病區 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