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我院腫瘤病區,在這里,住著一群特殊的病人,無情的病魔給他們判了死刑,迷茫,痛苦,絕望,他們渴望生命。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走進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訴說,安撫他們的心靈,分擔他們的痛苦,他們就是腫瘤科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是患者堅強的后盾,和患者共同創造生命的奇跡,共度生活的難關;他們同情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不寬容,為患者減輕痛苦,幫患者當親人,用自己的愛心,為患者撐起一片晴空。
為了“親人”的微笑,六區醫務人員從平凡點滴的小事做起。與病人交談時“請”字當頭,“謝”字結尾,不以床位號招呼病人,換以“張老師”、“李阿姨”等人性化的稱呼。新病人來到病區時,責任護士熱情安排床位,介紹同室的病友和周圍的環境,讓他們盡快地熟悉和適應環境,消除隔閡感,經管醫護人員及時了解病人的身心狀況,制定治療方案。伴隨著真情的微笑、關切的問候、細心的叮囑,一下子拉進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為進一步的治療和康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颊邉⑶镌碌募覍僬f,剛剛入院時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看到醫護人員真情的服務,真心的笑容,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對治好自己的病有了堅定的信心。
現在社會上有的人缺少醫學常識,認為癌癥是一種傳染病,特別是在我們的傳染病醫院,他們對病人唯恐躲之不及,或者袖手旁觀,給病人造成了思想負擔。對于這偏見,護士姐妹及時與家屬溝通談心,讓他們了解疾病的過程,爭取家庭的支持。除了做治療,面對患者時基本不帶口罩,與他們零距離接觸。這無言的行動,既解除了親屬的顧慮,也消除了病人的自卑感,增強了他們與病魔斗爭的信心。
患者陳老伯剛被診斷為腫瘤時患者性格異常暴躁,對護理人員的安慰置之不理,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百般挑刺,因為一次的輸液外滲而大發雷霆,多次拒絕治療,責難醫務人員,護理人員早已習慣了這些,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多的關注他,開導他,慢慢的,患者語言和藹了,對護士的態度改變了,每一次小小的操作,都能聽到患者微弱的感激聲。腫瘤患者反復住院,好多家人慢慢疏遠了,住院期間的生活也是護士在照料,患者和護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覺得醫院更象他的家,而醫護人員更象他的家人。癌癥患者都面臨著病程漫長,花費巨大,家庭支持不足的問題,有些家屬放棄的,有些親人遺棄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對患者的生命永不放棄,對患者的關懷永不放棄。
患者老唐前不久去世了,走的時候,家屬除了悲傷,更多的是感激。因為在老唐最后的日子里,病區護理人員用自己的愛心、行動讓他飽受疾病困擾的心靈得到了慰藉。還記得老唐入院體檢翻身時,他下肢皮膚的損傷情況,讓在場的護理人員大吃一驚:雙下肢高度水腫,尾骶部3*4cm及后腰部5*4cm三度褥瘡,左髂部5*6二度褥瘡,傷口局部紅腫,皮膚潰爛滲出。同時,患者因肝癌轉移壓迫腰椎造成截癱,下肢無法自主活動,翻身、洗漱、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颊咄纯嗖灰?,一旁的家屬手足無措,盡可能的減輕他的痛苦,成了我們工作的目標。每天,兩小時一次的翻身拍背,消毒傷口,更換敷料、污濕的被單,保持局部干燥……由于患者身材高大、行動不便,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三名護士協助完成。在大家的努力下,傷口逐漸縮小, 10天后,竟奇跡般地痊愈了?;颊吆图覍偌硬灰?,連聲道謝。就在生命的最后幾天,老唐始終帶著感激、帶著微笑。最后,在病人停止呼吸,閉上眼睛的那一瞬間,她的老伴在悲痛欲絕時,還對身邊搶救的醫護人員說“謝謝你們,謝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幾年來,腫瘤科迎來了、送走了多少腫瘤病人已難以記清,但醫護人員一張張溫馨的面龐印記在患者的心田。我們用自己的真情造就了一片愛心,用我們的微笑拂去遮在患者心頭的陰云,點亮患者生命的希望,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悲壯豪邁的誓言,但我們憑著精湛的醫技,用真情和愛心,為他們撐起一片晴空,讓他們欣慰地度過生命中不平凡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