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的抵抗能力特別差,尤其是到了秋季的時候,稍有不注意可能就會導致腹瀉。而孩子一旦出現腹瀉就會有大便稀,水樣便,膿血便等這些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每天的大便次數也會不斷增加,嚴重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影響。當孩子出現腹瀉之后,家長就應該要格外的注意,特別是在飲食方面。那么,小兒腹瀉該怎么吃?必須做哪些檢查?
一、小兒腹瀉該怎么吃?
(1)忌生冷肥甘:生冷之品易使胃腸收縮加快。
(2)忌辛辣刺激:辛辣食品可刺激腸道,使炎性滲出增多。
(3)忌酒水無度:酒精和飲料會使腸道水分過多。
(4)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并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
(5)低脂少渣飲食:適量脂肪攝入,過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并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捎檬澄镉惺萑?、雞、蝦、魚、豆制品等。注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掛面、粥、爛飯等。
(6)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二、必須做哪些檢查?
根據發病季節、病史(包括喂養史和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大便性狀,結合大便常規檢查、細菌培養、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電鏡檢查等作出臨床診斷。按照腹瀉的病期和癥狀的輕重,作出分期、分型;同時須判定有無脫水、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注意尋找病因,如喂養不當、腸道內外感染等。
孩子出現腹瀉之后,最好是要進行一些相關的檢查,因為我們知道導致孩子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種,所以只有找準病因才能夠對癥治療。在了解了小兒腹瀉該怎么吃之后,相信家長就知道在日常當中該怎么護理腹瀉的孩子了。當然平日里一旦發現孩子大便次數比平常多一些,就應該及時的帶孩子去醫院做一些相關檢查,以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