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的情況通常首先告知病人家屬,繼而成為家庭中的一種秘密, 大家都知道卻不敢討論。也有調查顯示:有11%的人不愿意照顧家庭中的HIV感染者。而病人得知自己得艾滋病時,通常會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緊張、恐懼、孤獨、內疚、焦慮煩躁、多疑、憂郁、報復變態等等。有些病人不配合治療,甚至想自殺,而家屬也害怕傳染而不敢接近病人。這時家屬首先要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識和預防知識, 以消除家屬的緊張、恐懼心理, 然后和醫務人員一起給予病人安慰、關心、鼓勵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社會都沒有歧視他們,使之重新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艾滋病家屬須了解的是以下幾項內容:
一、傳播途徑: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血行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所以家屬在護理病人時, 凡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和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時,都要戴乳膠手套,并強調在家庭中與艾滋病人過性生活時一定要戴避孕套,教會其用避孕套的方法,并告知一起吃飯、握手、打噴嚏、共用馬桶等,不會傳染艾滋病。
二、病人污染物品和排泄物的處理:
由于HIV抵抗力不強,對熱及化學消毒劑敏感,加熱
三、如艾滋病家屬不慎發生職業暴露時的處理程序:
1.傷口局部的處理
研究表明,皮膚或粘膜接觸病人血液或體液后,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能在一定程度降低感染的危險性。所以,當意外暴露發生后,暴露者不可驚慌,應保持鎮靜,及時處理損傷局部,切勿用嘴吸吮血液,用利器將傷口擴大或進行局部性的擠壓放血。同時用肥皂和大量流動水沖洗傷口,并用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傷口。
2 暴露后的處理程序
暴露后與市疾控相關防控專家聯系,根據暴露情況,專家評估,如需預防性服藥的最好1-2h內進行AZT(200mg,tid或300mg,bid)+3TC(150mg,bid),并及時進行服藥毒性監測,并在暴露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各抽血1次做HIV- Ab的檢測。
HIV/AIDS意外暴露后的心理咨詢與行為干預:盡管通過意外暴露感染HIV的幾率較低,但家屬在發生HIV/AIDS意外暴露后的心理危機是不容忽視的。開展意外暴露后及時的心理危機干預與咨詢,有助于暴露人員成功地完成暴露后預防措施。因為在暴露后預防措施過程中,暴露人員的生活與行為都要受到要求和限制,如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安全套的使用,定期的化驗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