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快速增加。
2005年范建高教授對上海社區普通人群調查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SPAN lang=EN-US>NAFLD)患病率為15.4%,2011年謝雯教授對北京2個區普通人群作了調查,脂肪肝患病率為39.4%,其中男性45.3%、女性30.0%。標化患病率脂肪肝為35.1%、NAFLD為31.0%、酒精性脂肪肝為4.1%。我國0-7歲兒童肥胖、超重發生率分別為7.2%和19.8%,較1996年分別增加了3.6倍和4.7倍。糖尿病患者已達9240萬人,高血壓患者已達2億人。諸多NAFLD的危險因素使我國NAFLD患病率迅速增加,且呈低齡化發病趨勢。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肥胖及代謝病研究中心管又飛教授說:中國面臨脂肪肝和高脂血癥的嚴重威脅,我國各類脂代謝紊亂疾病約3億人,患病率25%。
研究顯示:肥胖、血脂紊亂、2型糖尿病、飲酒和藥物等是脂肪肝明確的危險因素,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減退、性腺功能減退、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以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與脂肪肝發生關系密切。因此脂肪肝發病涉及消化、內分泌、心血管等多個系統,疾病嚴重程度和風險評估。
目前我國體檢人群B超發現脂肪肝很高,可達40%~80%。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高(85%~95%),特異性僅為62%。當肝脂肪變程度減少到30%以下時,超聲檢出脂肪肝的能力大大降低。依賴超聲可能會漏診25~33%,對于肥胖癥患者,其敏感性還將降低40%。超聲不能區分脂肪性肝炎和其他的NAFLD,不能明確病因。
B超診斷脂肪肝后,大多數人認為脂肪肝預后良好,往往不重視。NAFLD患者肝病進展速度主要取決于肝組織病理類型。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預后一般比較好,但單純性脂肪肝患者對損害肝臟的各種因素耐受性下降,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并不是永遠停留在單純性脂肪肝,各種因素可致使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內肝硬化發生率高達15%~25%,。香港學者對第一次肝穿確診為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年后再次肝穿,發現61.5%的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已進展為脂肪性肝炎,27%患者進展為肝纖維化,僅48%患者疾病趨于穩定狀態。結、直腸腺瘤常見于NAFLD患者。三分之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進展期結腸腫瘤,特別是男性患者,其結直腸腺瘤的發病率在40-50歲時明顯升高。
我國2010年“NAFLD診療指南”提出:NAFLD患者初始評估,最重要的是要包括:特定肝病病因的正確排除、肝臟病變的判斷和伴隨疾病的系統評估。指出需除外其他可導致脂肪肝的特殊情況,如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狀核變性、藥物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疾病。2011年國外學者提出,NAFLD患者要從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肝臟三方面全面評估。所以B超診斷脂肪肝后必須明確4個問題:(1)是酒精性、非酒精性,還是其他原因引起肝脂肪變,病因不同治療方案也不一樣;(2)是單純性脂肪肝,還是脂肪性肝炎,以判斷是基礎治療,還是需要藥物治療;(3)要了解有無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肝臟等三方面情況,以作出全面治療決策;(4)需警惕病毒性肝炎與NAFLD并存的可能。NAFLD和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高患病率,必然會碰到病毒性肝炎與NAFLD同時在一個患者身上。肝脂肪變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發展的結果,還是兩者并存,對診斷、治療、預后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