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繼腫瘤、腦血管病之外的第三大致死原因,它和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疾病一樣,早期往往根本沒有任何的感覺,因此人們普遍對這個疾病警惕性不高,常常忽略甚至忽視治療。但等到有癥狀的時候,往往組織器官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功能損傷。及早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需要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以及有長期主動吸煙或被動吸煙的人,都應該在40歲以后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對于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評估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評定藥物或其它治療方法的療效,鑒別呼吸困難的原因,診斷病變部位、評估肺功能對危重病人的監護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說是慢阻肺疾病診斷和評估的“金指標”。對于有高危因素的人,應該每半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查,如果發現肺功能在短期內迅速下降,就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及時改變治療方案,合理用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其它慢性疾病相同,它同樣需要長期規范的藥物控制。慢阻肺主要分為“穩定期”和“不穩定期”,不少患者在“穩定期”由于癥狀有所緩解,就覺得疾病情況好轉了,或者由于擔心長期用藥可能存在副作用等原因隨意減量或者停藥,都是可能誘發慢阻肺發作的重要因素。長時間規范的治療,才能令患者的肺功能有質的改善,但如果慢阻肺反復發作,則會對患者肺功能造成一過性致命打擊,而且每發作一次,都要花更長的時間去恢復,因此,長期治療的目的不是根治,而是盡量減少慢阻肺發作,或者讓它不發作。
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從生活習慣、飲食等各個方面著手,注意好各方面的細節才能更有效地預防疾病。一般有以下幾點:
1.禁煙以及戒煙
對于各個階段的慢阻肺患者,戒煙是目前能夠有效改變慢阻肺預后的惟一方法,無論是對于有氣流受限而沒有癥狀的患者,還是對于重度慢阻肺患者都是適用的。盡管戒煙后,喪失的肺功能很難恢復,但可以明顯延緩肺功能的進行性惡化,并且可以更好地從相應的治療(如氧療)中獲益。而那些繼續吸煙者,肺功能(FEV1)將會持續進行性惡化。應勸導患者,不但患者本人不要吸煙,而且患者家中的其他成員也應戒煙,如果戒不掉,也不要在患者的房間里吸煙,保證患者居住的環境有清新的空氣。其他刺激性氣體,如廚房的油煙,也要避免接觸。有些慢阻肺患者可能與在工作場所接觸有害物質有關,應避免接觸有害氣體或顆粒。此類患者更應該戒煙,并且應在工作場所配置適當而有效的呼吸保護措施。
2.防止傷風感冒
防止傷風感冒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慢阻肺在氣候突然變冷的時候容易發作,此外身體過度勞累、煙塵刺激等情況也容易誘發。要保持居住環境通氣良好,陽光充足,沒有刺激性氣體、煙霧、粉塵的污染。在嚴冬季節或氣候突然變冷的時候,要注意保暖,及時增加衣服,室內溫度要保持相對穩定,冬季室內溫度應在18℃~20℃為宜。寒冷季節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一定要穿暖,朝夕戴口罩,避免受涼。不要由于受涼而引起感冒。
3.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對預防慢阻肺有很好的作用。經常進行腹式呼吸鍛煉可以明顯地改善呼吸。平常散步、打太極拳對身體非常有好處。體育活動應在不引起疲勞和呼吸困難的情況下進行,在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和疲勞之前就應休息。當出現明顯氣短時,可通過緩慢、充分的呼氣來緩解。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暫不宜進行體育鍛煉,當病情得到控制、體力有所恢復時再開始鍛煉。鍛煉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但應認識到,體育鍛煉不是萬能的,更不能取代藥物治療。
此外,如果咳嗽頻繁發作、痰量增加,就要及時去看醫生,及早控制呼吸系統的感染也是預防肺心病的重要措施。